1788年小西門竣工,「舊小西門」係於1775年,為當時台灣知府蔣元樞所建,1788年再於旁側另建新小西門(位今西門路與府前路口處),又曰「靖波門」;當時清朝台灣府城共有十四座分散於各地之城門與連結之城垣,小西門為最晚興建完成者;日治時期進行城區改正計畫,因闢路致多處城門、城垣因而拆除損毀,迨至1935年小西門與彌留的大東門、大南門,經台灣總督府公告為史蹟;惟至二次大戰後,1968年為拓寬台南市逢甲路故,擬拆除小西門,經當時成功大學極力爭取保留遷移至該校區內。因而,於成功大學光復校區內,原東門舊城垣殘積旁,落置此小西門城,惟因遷移故,已失文化資產地位;小西門上方城樓為歇山式磚造,左右壁外銜接有小屋,位置稍偏後,城正門開口為半圓拱形,其中央門額題「小西門」三字,歷經數代的具歷史意義之城門,遂安置於學術機關內。
畫家:成定瑜
年份:2019
尺寸:65*53cm
媒材:油彩、麻布 |